破解減碳挑戰!石門山攜手產官學揭示企業「淨零一籃子解方」
- lynnhsiao7
- 8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我們明年開始要繳碳費,還有其他辦法嗎?」
「公司需要買綠電,但完全不知道該從哪開始。」
這些來自企業代表的提問,反映了實際面對的挑戰,正是台灣企業當下的縮影。隨著碳費制度上路,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步步進逼,企業減碳不再只是選項,而是攸關成本與競爭力的必修課。
為協助產業界掌握淨零轉型策略,石門山綠資本有限公司與國立高雄大學新能源及電力發展研究中心於 7 月 24 日共同舉辦「淨零一籃子解方:企業減碳的全攻略」研討會,現場近百家企業代表與會,與產官學與查驗單位專家共同剖析從能源安全、碳定價趨勢到綠電採購的多元淨零路徑,點亮了企業減碳佈局的新思路,為企業找出一條可行、可負擔、也永續的減碳實務方案。

串連產官學,各界攜手打造企業減碳路線圖
「我們很樂意扮演橋樑角色,串連產官學與查驗單位,共同為企業尋求可行的一籃子淨零解方。」高雄大學特聘教授兼中心主任連興隆在開場中強調了本次研討會的使命,共同為企業尋找一籃子淨零解方。歐洲在臺商務協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聯合主席賴湘絜則進一步強調,能源與低碳轉型不只是挑戰,更是企業創新、跨界合作、展現永續領導力的契機。
與談多元觀點交鋒,揭示淨零關鍵挑戰,借鑒實務經驗
本次研討會亮點在於產官學跨界對話,聚焦四大核心議題:
「淨零政策與國際趨勢、碳市場發展與公平性、能源安全與用電風險、企業減碳實務與查驗經驗」
透過專家第一手的實務分享,帶領與會者從政策、產業到技術層面,探索減碳的多元可能性以及企業面對淨零轉型的行動策略。
減碳步伐與國際接軌: 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提出,若能完善自願碳交易配套,允許企業在海外尋求減碳空間(使用碳權),不僅能降低企業減碳成本,也能擴大台灣的國際影響力與全球減碳合作的可能性。
再生能源不足,要想多元管道: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從宏觀角度點出,台灣能源結構的失衡,在再生能源發展緩慢且缺乏穩定低碳基載的情況下,台灣的能源安全將對淨零路徑造成嚴峻挑戰。
企業碳管理要做就做好: 亞洲水泥首席副廠長陳志賢指出,導入循環經濟雖會提升碳盤查難度,但關鍵在於建立完整基礎與硬體配合。他強調,碳管理重點不在「有沒有管理」,而在「有沒有做好管理」。
盤查數據可依循國際標準: 必維集團主導查驗員滿政顗則提醒,企業在範疇三盤查時常有模糊地帶,建議依循如 ISO 14083 等國際標準,以系統化方法確保供應鏈碳排數據的一致性與可信度。

三大專題演講:從綠電憑證、地熱發展到碳權交易,開啟淨零行動路徑
本次研討會也邀請專家進行三場實務導向的專題演講,聚焦企業常見減碳痛點:
地熱潛力與在地溝通:倍速羅得亞洲區行銷溝通總監賴湘絜表示,台灣地熱蘊藏豐富,但過程需取得社區支持與教育推動,才能實現真正的社區共好,使能源、文化與環境永續經營。
綠電採購應選擇合適的下手:石門山綠資本核心業務經理莊湘緹指出,不是每家企業都適合簽 PPA,靈活運用綠電憑證,反而是進入市場的重要敲門磚,企業務必選擇最適合自身的工具,別白忙一場。
善用碳權作為彈性工具:南極碳資產管理專案經理蕭詠霖說明,企業與其將資金全數繳交碳費,不如投資於自身的減碳行動,並善用碳權補足缺口作為彈性機制,補足每年目標缺口並支持減碳行動。

石門山綠資本:企業淨零轉型的專業後盾
在這條充滿變數的路上,淨零的解方從不是唯一選項,而是由多元路徑與策略交織而成。淨零轉型對企業而言,無疑是挑戰與機會並存,透過整合學術洞見與產業實務的多元觀點,我們才能共同勾勒出企業的永續發展藍圖。本次研討會正是凝聚產官學力量的具體實踐,透過多元觀點與實務經驗,為企業描繪一條更清晰的減碳路徑。作為協辦單位,南極碳資產(與主辦單位石門山綠資本皆屬石門山集團)致力於為全球企業提供一站式淨零解決方案。長年深耕於亞太市場,提供從再生能源、碳資產管理到碳權開發的全方位服務。
我們的技術團隊遍佈台中、上海、雅加達、東京與清奈,協助各類產業擬定符合成本效益與政策法規的「一籃子淨零解方」。透過這些全方位的服務,我們攜手眾多國內外企業實現淨零目標,共同創造永續未來。如果您對綠電、碳權或企業永續轉型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聯繫石門山綠資本,讓我們為您量身打造專屬解方!




留言